“本书将从三大差异出发,推导出三条思维模式法则:功能成为标配,情感成为强需;
中间成本趋零,二次打击盈利;
个人异端化,组织社群化。”
“这印证了《创新者的窘境》中的公理——“技术进步的步伐要快于市场需求增长的速度”,并且“技术越进步,产品生命周期的更迭将越短”,逻辑推导到极致,产品周期会无限趋近于零,这也意味着功能体验已经没有最优,消费者对情感体验的需求超过对功能体验的需要,审美将代替科技成为互联网价值网最重要的性能属性。”
“有一次我问雷军:“为什么你的功力比以前涨了许多?”他说:“过去我闭关3年,悟明白了5句话。”
1.人欲即天理,更现实的人生观。
2.顺势而为,不要做逆天的事情。
3.颠覆创新,用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。
4.广结善缘,中国是人情社会。
5.专注,少就是多。”
“《奇点临近》一书中说道,当技术刚开始出来的时候,通常进步不是很快,跟线性增长区别不大,但是达到一个拐点后,其增长速度非常快,会呈现出指数增长。
《失控》的作者凯文·凯利与《奇点临近》的作者看法一样,他也认为技术是有生命的,技术进步一开始可能很慢,但是过了拐点之后,技术会加速进步。
”
结合haoyuan对内存性能和价格的趋势比较,找到一个爆发期的技术趋势,然后做快速的产品迭代?
“乔布斯对产品的理解,全盘没有提功能。他说:“只有当我的产品打动人心的时候,我们的设计工作才告结束。”所以,产品的目的是打动人心。就好比:如果我的PPT没有先让我自己感动,那么听者也一定是无感的。”
“这里要强调一个概念:极致≠完美。这句话非常重要。做产品不求十全十美,但求单点极致。千万不要求完美,这个时代没有完美的事情。”
“这个世界原本属于一群高喊知识就是力量、重视理性分析的特定族群——会写程序的工程师、会诉讼的律师和玩弄数字的MBA。但现在,世界将属于具有高感性能力的另一族群——有创造力、具有同理心、能观察趋势,以及为事物赋予意义的人。”
“1.不只讲功能,还重设计。
2.不只有论点,还说故事。
3.不只谈专业,还须整合。
4.不只讲逻辑,还给关怀。
5.不只能正经,还会玩乐。
6.不只顾赚钱,还重意义。”
“技术狂人做的东西一定就是“繁”。周鸿祎有著名的“小白”理论(“小白痴”的简称,多指“菜鸟”,也指智商低或理解力差的人)——把自己变成“小白”。张小龙也说过,自己能够3分钟变成一个“小白”,变成一个傻瓜用户,从傻瓜用户的角度来看产品够不够简单。马化腾能够1分钟把自己变成“小白”,乔布斯1秒钟就可以把自己变成“小白”。”“大公司的作品一定会是“繁”,“简”就是小公司的机会。”
“各位能不能闭上眼睛想一想,活了二十几岁、三十几岁或者四十几岁,做了哪一件事情是让你觉得很骄傲的?专注做点东西,至少对得起光阴,其他的留给时间去说吧!这就是“匠人精神”。”

“有没有发现工业时代经典的营销理论,不能说百分之百失效,但它在很多范围内已经失灵。哥德尔第一定理的基本含义是,自洽的一定是不完全的,因此建立在工业时代的经典营销理论也会有它的边界”
零广告、零库存、零渠道费
“我们都知道这两个公式:毛利润=价格-生产成本,净利润=毛利润-运营费用。前面我们提到小米的运营费用是4.5%,假如价格等于生产成本,意味着毛利润就为零,毛利率相应也为零,也就是说在传统财务报表里,毛利率这个天经地义的独立维度没了。这不是一个降维化攻击吗?这不是说少赚一点钱,而是根本不赚钱了。”
“二次打击能力”
要想有免费模式,必须有价值链的递延。”
“社群势能=产品质量×连接系数。这个公式也代表了两个意思:
第一,少产品可以产生大势能。在工业时代,如果你的公司变大,就会不停地开店,不停地卖货,不停地生产,而今天很少的产品就可以产生很大的势能。
第二,社群和产品是一回事。因为两者可以相互转换,你可以从公式的左边入手,也可以从公式的右边入手。
在社群势能方程式中,“产品质量”指的是产出、销售额、利润和市值,意义是增加最终产出,并且与顾客数相关;“连接系数”与粉丝数相关,指的是重复购买率、推荐率,意义是减少中间成本。”
“我想了几句话送给各位:
匠人精神磨产品,
魅力人格生逼格,
社交媒体聚粉丝,
失控运营化社群,
顺势而为大风口。
请大家也考虑建设自己公司的产品型社群,获得你个人的产品型社群,得社群者得天下。”
添加评论